学习如何制作一份调查问卷

“从问卷的目的、流程、方法到具体的问题设置。”

摘要

首先需要明白,做调查问卷的目的不是:1.光描述一个现象或问题而不去尝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2.带着倾向去做问卷,设置的问题与寻找的人群刻意或无意迎合自己的倾向。

所以,问卷的终极目标是验证或提供某个问题的因果解释,即解决问题,其次才是描述情况

说完目的,我们再看看制作问卷一个典型的完成流程是什么样。

前期

1.明确问卷的目的是需要了解哪些方面或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我们要开创一个新的口香糖品牌,那问卷设计的主持者自己首先得非常了解口香糖这个产品的市场情况。

2.查阅相关领域文献

可阅读相关的行业研究报告或类似靠谱的问卷研究,这有助于避免走错方向,也能提供新思路。

3.了解受访者

可使用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两种方式,目的去了解他们对于你想了解的领域和想解决的问题,怎么想?怎么看?哪些才是你要发问卷的对象,如何发问卷,才不会出现高概率拒绝。

3.1小组访谈

找十个左右各有特点的被访者坐在一起,围绕着你想理解的主题,大家进行闲聊。这种方式有助于快速全面的了解信息,但信息真假和权重是不明确的。

3.2深度访谈

找有典型意义的被访者深度聊天,你可以把之前的了解的信息与这位被访者共享,看他的态度和想法,一般做3-5个足矣。

一般而言,小组访谈是有必要的。

4.提出假设

需要根据你目前了解的定性材料(报告和访谈),做一个全面的剖析,提出假设,假设,“因为情侣要经常打KISS,所以女性消费者最关心口香糖能否清除口气”。将来问卷设计将是围绕这一假设而来。

5.将假设,转变成一个公式,形成一个逻辑

口香糖的销量=性别+年龄+销售场所+口味,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口香糖受性别,顾客年龄,销售场所以及口味的影响。而你的假设内涵,举个例子,则是:年轻女性对口香糖销量贡献较多,她们喜好在街边购买,对口味也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6.设置题目

这里简单先说两点,详细在“问题设置”里细说。

6.1首先是针对问卷的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让人第一眼明白你要问哪方面的问题,从而让被调查者确定填还是不填,免得耽误双方时间。

6.2最好能够多设置一些问题,以了解其他方面,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我们提的假设就一定是准确无误的,如果出了问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救。

6.3设计重复性的题目,目的是帮助你分辨哪些是胡乱填的,哪些不是。比如还是以口香糖为例:1.你喜欢什么口味的口香糖,选项A、B、C;2.以下哪种味道的口香糖你最愿意购买,选项A、B、C,注意两道题之间的选项内容要打乱,比如上一题的A是下一题的C。

中期

7.确定问卷发放方式和发放量

7.1试发放和修改阶段

尝试性的发放一些问卷,推荐是在100-200份左右。通过回收,分析答案填答情况,可以及时修正问卷的错误。如有效问卷回收过低,部分答案总是不填,剔除部分效力不高的题目等等。

7.2正式发放和回收

问卷分析

8.数据分析

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如SPSS、Excel等。

9.形成研究报告

此时的报告,将不只是几个饼图,条形图,而是包含一套关于问题的详细描述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用数据详细论证的方案。

问卷设计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关键词法,比如说你想研究“消费者网购情况和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情况”。 从这一主题可以看出,核心想研究的点包括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网购和社交媒体;有了此两个关键词后,接着需要做的是细分;网购可以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表示呢?,社交媒体应该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表示呢。

通常情况下,一个关键词下属对应有4~7个题即可,不需要太多。如果按照此逻辑,2个关键词就只有8~14个题。一个关键词下是否可以再继续拆分呢?比如常见的拆分可以分成两类,包括基本行为和基本态度,那么网购就可以再拆分成网购行为和网购态度两个方面。类似的,社交媒体也可以拆分成,社交媒体使用情况和社交媒体态度情况两个方面。

再这样的思路前提下,将一个研究题目分折成4~7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4~7个题,整个研究就会充实饱满。这样做的目的非常简单,一是对整个研究思路有清楚的梳理,并且用具体问题进行量化表达呈现出来;二是也只有这样后续才会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

注意最终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现象,大多数时候我们更需要去解决问题。比如研究“网购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系,满意度影响到忠诚度,然后又如何呢?企业有什么帮助呢,可以考虑设计一些题目,比如如何才能提高满意度,加一些新的小功能点,多做一些优惠活动?

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问卷的主体部分——卷首语、问题。

卷首语

最好有称呼(女士/先生,您好!)和导语,导语说明了你的来意(比如调查xx河流近几年的水质变化状况)以及调查的意义(更好的评估xx河流水质变化对附近居民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你可以在导语中提示受调查者如何填这份问卷,让受调查者更容易入手或启发他的思考。

问题

这里我们主要讲三个方面:1.问题设置的原则;2.可能存在的“坑”;3.问题的类型。

1.问题设置的原则

1.1.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前面2到3个问题要浅显易答,之后再深入,直到你想问的核心问题,前面可以问一些受调查者的基本信息;

1.2.问题的设置要围绕你的调查目的展开,除一些了解受访者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外,其他均要紧扣中心,一是为以后数据处理分析二是不让受访者有混乱感;一个无关的问题都不要有!

1.3.多封闭式问题,少开放式问题(一个足够,两个显多);

1.4.问题的问法很有学问,千万不能模棱两可,要具体。并且不能兼问,比如“政府已经公开向市民对前期工作上的不足道歉,并采取了改进措施,您是否知晓? ”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要拆开问;

1.5.答案的选项设计也很有学问,多从受调查者的角度来看,选项一定要穷尽,有的问题要设置类似“不知道”,“无所谓”这样的中庸答案,免得受调查者无答案选择;

1.6.问题以及选项一定要精准和定量!否则数据无法衡量。比如“您的孩子是胖是瘦?”,胖瘦是相对的,不同人对相同体重可能答案不一样,不如改成“您的孩子体重是……”。

1.7.问题数量的设置既要让你最终得出的数据有代表性,能实现你的调查目的,又能不使受调查者不耐烦,一般不要超过20个。

2.可能存在的“坑”

2.1.研究影响关系,但是缺少Y

影响关系是X影响Y的意思,如果问卷中仅仅设计了关键词X对应的题目,但是没有设计Y对应的题目;这会导致最终无法分析。比如研究“影响网购满意度”的因素,问卷中仅设计出一些影响因素对应的量表题目,但是少了一个”Y”即,满意度情况如何。

除此之外,X和Y这两个词不能出现在一个标题中;比如想研究”产品影响满意度“,不能设计出这样的问题”产品会影响满意度“,将两个关键词放入同一个句子中,即X和Y没有拆分开;正确的做法是X和Y完全拆分,使用不同的问题去表示。

2.2.信度和效度分析,不是量表题

如果研究的最后希望使用统计学研究方法,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但是却没有将关键词对应设计出量表题目;这会导致无法进行分析。统计学角度上的信度和效度分析,都只是针对量表题;尤其是学术研究中通常需要报告信度和效度情况,因此需要设计出对应的量表题目才可以。

2.3.问卷中逻辑太多

一份思路清晰的问卷,应该是任何人一看就完全理解想做什么,如果问卷中逻辑太多,比如选择一个第1题,才能回答第5题;然后选择第3题才能回答第4题;各类逻辑非常多;这种情况的产生会导致最终进行研究分析时非常糟糕,因为逻辑过多很难理解和分析。建议一份问卷中的逻辑保持在4个以内。如果说确实逻辑就很多,可以首先画流程图,将逻辑进行梳理,把有逻辑的地方进行汇总,尽量简化逻辑跳转。

2.4.填空题少用

填空题是一种开放题型,可以收集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但此类题型有个大问题即非常不规范,比如性别使用填空题,很可能得到这样的回答比如男,male,m,男生,男的,男同学,男士,男人等等。这类非常不规范的答项会导致无法进行分析,一定要分析,那需要先整理成规范的答案,非常的费时费力。

如果是出于收入更多开放信息,那确实需要使用填空题,如果不是此类需求,建议尽可能少的使用填空题,因为它无法进行数据分析方法的使用。

3.问题的类型

3.1过滤类型:目的是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目标用户继续作答,非目标用户及时停止。

3.2基本信息:可能包含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状况、居住地区等。

3.3封闭问题。

3.4开放问题。

以上。

参考资料:

1.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81030

2.https://zhuanlan.zhihu.com/p/5601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