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9为何要如此激进的做3D车模?值得吗?”
摘要

小鹏G9酷炫的3D UI人机交互系统无疑收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车辆控制模块,可以通过3D车模非常直观的完成诸如车门、悬架等的设置。
达到这样的交互体验,不仅仅需要上层3D相关技术的能力,甚至对于车辆系统底层的电子电器架构都需要做出很大的调整。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了一个看起来酷炫的功能这样做值得吗?毕竟很多友商们的产品通过实体按键或屏幕内虚拟按键一样可以达成相同的功能。
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小鹏一直对外宣传的自己两个非常引以为傲的亮点功能:1.语音助手;2.NGP智能辅助驾驶。
语音助手与NGP跟3D车模有什么关系?
想必去体验过小鹏实车的朋友们都会听销售人员讲过类似这样的一段话“你好小P,播放音乐,打开车窗到20%,导航到xxx,关闭车窗,打开空调,设置温度为23度,…。”这段让很多人一口气说不完的话当然是为了凸显小鹏优秀的语音能力。
我们不妨以其中“打开车窗到20%”来看。需要通过语音助手将车窗打开至20%,刨去语音相关能力外,要求车辆本身可以对车窗进行控制,并且,这种控制可不是简单的升降。而是需要知道当前车窗究竟是什么状态,是开着还是关着,开着是开到的百分之多少?说白了,就是需要对车窗当前的状态与目标状态知晓,并对其进行控制。
同样,我们以NGP中自动变道超车这一功能来看。如果需要完成变道,必须要对车辆的行驶方向做出调整。这里我们可以近似的将方向盘角度与车轮的转向角度看成统一的“转向角度”,当车辆自动变道时,必须要知道当前车辆的“转向角度”和目标的“转向角度”分别是多少,并控制。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发现,小鹏对车辆的车内车外很多部件/模块的状态是可以感知并进行精细控制的。我们不妨再将目光往上层多看一些。
从产品顶层理念到架构的设计
不论是过人的语音助手还是智能辅助驾驶NGP,都是为了突出上层的“科技”、“智慧”的概念。与其说是大费周章为了3D车模去更新电子电器架构,不如说是从产品顶层的理念出发,为了做到“科技”与“智慧”,即便不是通过语音的方式,也依然要求车辆自身可以获取并控制车内外各部件/模块的状态。
3D车模与3D技术为体验带来的提升
3D车模本身可以带来震撼与直观的体验效果,通过3D车辆对车在ADAS场景、车辆控制、车内相关设置之间进行转场切换,也可以使整个车机系统的交互更加整体和流畅。
此外,3D引擎的相关技术也可以在车内娱乐、AR/VR元宇宙等当前和未来的场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所以值得吗?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值得。做3D车模至少在小鹏这里并不是一个为了看起来很酷炫的功能而去大费周章、本末倒置的事情,它更像是一种从产品理念到用户体验再到技术积淀的一种交叉和融合。是由理念推动架构变革之后,系统具备获取与控制各部件的前提下,结合用户体验与未来技术探索和积累的情况下,呼之欲出的一个功能。
写在最后
我们在做产品或体验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去做竞品分析,会发现有些很激进有些又很保守,或者某个功能大家都在做,但是方向和进度似乎差异挺大。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来说,因为好多家都做了,我们也要做吗?如果我们要做,我们应当如何做?
我想说的是竞品分析只是一种工具,我们在看分析的结果时切忌只看到结果。尤其是在软件领域,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借鉴”竞品那我们将永远落后友商,也许我们还在参照规划时,友商的下一个版本更新就已经推出了,这会使我们当前的工作远远落后。
所以我们不仅要从功能本身的角度自下而上的去看,还需要能换一个从产品的整体理念出发自上而下的去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