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迷思

“如题”

摘要

新年伊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回想去年真的很艰难,老东家是个创业公司,我也算是第一批正式员工。去之前自己也挣扎了一番,毕竟再上一家好歹也是个有背景的大公司。当时想着自己还没有家庭的负担,也没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也许这是跟着老板去创业的最好机会了,而且还能切换到当时很火的智能汽车的赛道,只要能撑两年就算公司倒了,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也算是切换成功了,这波不亏。

但现实总是跟计划有很大的差距,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大家因为有理想有热爱,团队虽然不大,但都充满了干劲,周围的同事大多都是老战友也都非常靠谱。公司发展最好的时候部门甚至在计划去日本团建,最后没能去成也是可惜了。

然而疫情三年,虽然不能说是疫情导致了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但确实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公司也不是说倒就倒,而是一直在维持甚至到了现在还在坚持。经历了没有业务、欠薪、家里有了小朋友,最终还是决定在2022年离开了一起奋斗了快4年的老东家。

从那段时间开始整个人变得焦虑,一方面是欠薪加上小朋友的出生给经济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后面一段时间没有项目在进行,自己前几年做的东西,行业内也从前沿慢慢变成了普通,焦虑自己没有落地什么硬项目,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究竟如何心里没有底。

不管有底没底,压力总是在不断增大,还是得出来找下家。就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的第一个迷思出现了。更新完简历有不少猎头给我打电话,开始还挺兴奋,觉得自己的竞争力还是有的。经历过几次猎头的沟通之后发现似乎不是很对劲,很多猎头感觉就像是房产中介,我甚至一度怀疑很多是不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对于招聘职位是做什么的都不了解,甚至对于一些基本名词比如UI、UE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只会机械的与JD核对,而很多JD可能就是直接在网上找了一个类似的,真正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他们也不知道。只是不断的说赶紧把材料发给他们,他们去写推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而且都是让我准备像视觉设计师那样的PDF简历和作品集,说他们推荐过去第一关是HR,HR并不懂产品或者交互,他们对设计的理解就是视觉设计师那样的。好吧…

终于在找到下家之后我又有了第二个迷思:我们在说智能座舱的时候究竟在说什么?也有可能是我接触的车企还不够多,总觉得大家现在对于智能座舱的态度有点拧巴。遥想当年特斯拉横空出世,那个大屏虽然不乏被喷,但是依然被视为是前沿的、科技的、具有颠覆性的,随之而来就是国内新势力的跟进,打造智能座舱与生活方式概念。紧接着各大软件厂商/平台也想纷纷入局,从车的生态里面分一杯羹。那个时代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一个改版的安卓系统,配上一个块大屏,就可以接入海量的生态,互联网厂商很高兴,车企也很高兴,毕竟一个获得了流量和渠道,另一个则是打上了“智能”的标签,车内的娱乐体验相比上一个时代确实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候总有很多的新概念和无限的憧憬,车联网了,不管是4g、5g还是什么网,明年就能自动驾驶,不管现在是L2还是L2.5,V2X要考试试点了,但也可能只是其中的V2I的很小一块。

这两年似乎这股风过去了,但又不是全部。我看到一边是新势力和具有互联网背景的势力们,在车还需要人开以及不管把自家的产品说成是机器人也好还是什么空间也罢,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觉得他们买的首先得是一辆车。渐渐的,花活快整完了,于是大家开始焦虑,开始找下一个突破方向,会是3D吗?不知道,但我认为在还需要人开车的时代,大概率很难玩出新的花样了,即便8155的性能再比之前的车机芯片牛,其算力也不会超过当前的手机或者PC的芯片算力,前两者发展这么多年,什么3D桌面之类的花活也整完了,还是选择将3D作为一个技术运用在它合适的领域,更何况现在的车还得人开是不是?

我接触过的传统车企也很迷。他们一方面并不甘心将座舱和车机这块的竞争力拱手相让,他们明白新一批购车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互联网环境之中,所以他们决定跟进来一起卷。但是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对车机的认知不足,或者说现在整个行业还没有达到沉淀出一个共识。他们还是更多的成本投入到车辆本身,认为消费者最终会选择所谓的“好车”,而不是一个“电子玩具车”。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迷的局面,当大家都上了大屏都用上了最新的芯片,到底要给消费者呈现什么?很多传统车企之前并不具备互联网企业的产品、设计,很多呈现给消费者的东西都很不美观易用,甚至很多只是功能的堆砌。他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屏幕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做大屏仅仅只是为了一个难用的车机?

我也与一些车企的同仁们交流过,其实大家都很难。在国内行业如此卷的情况下,同等价位大家的硬件可能都差不多,多一个卖点,多一个可以讲故事的点就能多吸引眼球,或者说至少不能别人有而我们没有吧?消费者买回去也可以完全不用这块屏幕嘛,但至少宣传上不能吃了亏。更何况还有大批不是那么懂车的人,他们对于什么是一辆车哪些要素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根本没有什么概念。所以还是得继续在智能座舱这个概念上卷,只是最后能做成什么样就得看各家的理解与各家到大佬们的审美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座舱这个赛道仿佛一下失去了原本的魅力。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在传统互联网企业的日子,大家挠破头想出的一个也不管用户是不是真的会去使用的idea然后疯狂的ppt、包装、投入研发…

我不禁想问,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真的是更好了吗?似乎是的,但似乎又不是。